close


安迪‧穆里根(Andy Mulligan) ◎著 / 周沛郁 ◎譯 / 大塊文化出版  


  

14歲的拉斐爾,與阿姨及表弟妹同住在貧民窟裡,打從三歲起就在垃圾堆裡討生活負擔家計。不論晴雨,拉斐爾跟他的伙伴-同齡的嘉多,每天都在堆得像喜馬拉雅山一樣高的垃圾山裡光著腳ㄚ子爬上爬下。倆人堪稱專業拾荒達人,總能精準且快速的從一堆堆臭氣熏天的米田共裡挖到塑膠、紙、金屬等等換取微薄現金。拉斐爾早就有所覺悟,就跟所有貧民窟的每段人生一樣,這輩子只能與垃圾為伍老死在貧民窟沒得選擇,可沒想到一只從天而降的袋子竟意外改變了垃圾人生。


 


瞧見袋子裡裝著現金、證件、照片、鑰匙,還有一張寫著一串奇怪數字的舊紙條等等,光是現金就足以讓倆人眼睛瞬間發亮樂翻了,拉斐爾決定把袋子留下來。當晚幸運可以加菜享用全雞大餐,不幸的是黑頭車隨後就駛進村子裡來了。警察大人說拾獲袋子者可得鉅額賞金,全村立即陷入瘋狂搜山尋寶樂,唯獨拉斐爾腦子轉呀轉,可沒那麼容易就上當,打定主意裝死到底絕對不主動交出袋子。問題是這玩意遲早會被找到惹禍上身,於是倆人找上拾荒獨行俠鼠弟,不僅如願找到了絕佳的藏錢處,還決定攜手破解身份證主人的身世。


 


拉斐爾、嘉多及鼠弟,三個天真街童,從好奇心出發,一路靠著聰明、機智、勇氣及幸運,外加幾個被耍得團團轉,莫名其妙變成同夥的大人,合演了一齣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街童歷險記。這是作者以馬尼拉的某個垃圾場為雛型,試圖透過故事替弱勢的童工及街童發聲,讓他們也有機會向世界反擊,同時帶出嚴肅的社會議題。小說以輪述的寫作手法呈現,藉由角色輪流出場以各自立場口述,拼湊出完整的故事全貌。跟著三個鬼靈精怪的男孩腳步,可以看到堅定純然的溫暖情感及信任;也可以看到人性的良善、偽善、貪婪、謊言及猜忌等多面性;有以命相搏的信念堅持,更不乏貧窮腐敗、階級間的天地之差,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如何「在最黑暗的地方,實現最偉大的夢想。」坦白說最後的真相並不令我驚訝,衝擊性不大,如同作者在專訪裡所言,「全球各國今日或過去都有貪汙腐敗和剝削兒童這種人生中醜惡的事實存在」,這不過就是貪婪人性作祟下不公不義又一樁,很悲哀也很無奈。


 


這是一趟完全超乎想像及思考邏輯的奇異冒險之旅,閱讀時我幾度懷疑三個幾乎沒受過教育的男孩究竟是褔星高照,還是大人們果真是呆到天邊遠,單憑著一股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勁,竟然有辦法數度成功闖天關,破解數字密碼,揭發震驚世界的國家級醜聞,簡直比湯瑪克魯斯的不可能任務難度還高,太神奇了。不過冒險過程太過戲劇性也沒必要多計較,而且這是給青少年看的小說,能不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富有、社會的陰暗面及不足,有所省思才是重點。對我而言,單是三個男孩在貧困的環境裡自食其力的生存實錄(雖然是早以熟悉的貧民窟景象),脫離貧窮的決心及追求真相無所懼的勇氣,就值得拍手感動,跟著一起振奮喊加油。誰也沒想到最終會是由三個毛頭小子完成革命大業,我喜歡故事結局,甚至能想像出這群孩子在天堂奔跑的快樂畫面。


 


這個世界有太多被世人遺忘、忽視或者視而不見的悲涼角落,這些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社會底層,很多正如小說中的主角般,就算有心掙脫貧困,除非天外飛來幸運,否則注定只能一輩子在垃圾堆裡打滾永無翻身之日。整個故事讓我最有感觸的是,處在文明世界的我們都明白教育是擺脫貧困的出路,在這個垃圾場裡也有由朱利亞神父主持的教會學校,用貨櫃組合而成克難教室及辦公室,但十歲以上的孩子很少能來上課,因為家人需要他去拾荒,而且教育對他們沒幫助。我就跟神父一樣無力辯駁,現實是殘酷的,如果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無法滿足了,教育又有何用?


 


【垃圾男孩】入圍了2012年的卡內基童書獎(The Carnegie Medal),世界各地的學校陸續將本書列為教材。也許對成年讀者來說,這並非是一個非看不可的故事,但讀到最後,你就會明白這故事的重要性;這是一個非說不可的故事。我會把這本書列為孩子的暑期讀物,也希望所有青少年都能用心一讀!小說即將被翻拍成電影,期待可以親子共賞,但是一想到現實世界裡就有現成的貧民窟及垃圾山可當電影場景好沉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