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我悲傷的故事

蓮娜.穆希娜(Lena Mukhina 1924~1991)著/ 江杰翰 譯/ 網路與書出版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邊境進入蘇聯展開大規模轟炸,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直達列寧格勒(即現在的聖彼得堡),在長達872天的圍城攻防戰期間,德軍亳不手軟大舉破壞公共設施及能源、斷絕飲水及糧食補給,掀起腥風血雨滿目瘡痍,高達150萬死亡人數,創下史上最慘烈的圍城戰,稱為列寜格勒圍城戰(1941-1944)。當時年僅17歲的女學生蓮娜在圍城初年親筆寫下日記,描述自己跟家人在圍城初年在飢餓、死亡、悲傷及恐懼、希望與絕望並存威脅下的生存簿,原稿于1962年曝光後納入官方歷史政治文獻館收藏,被世人譽為列寧格勒版《安妮的日記》。

 

  5月22日蓮娜寫下第一篇日記,當時她還是個成天繞著課業、愛情及友情打轉,無需煩惱肚皮事的平凡少女,直到6月22日天地開始變色,學校被迫停課青少年動員勞動服務,隨著空襲警報頻率增高物資配給也日漸匱乏,餓肚子開始變成家常便飯,湯水稀釋再稀釋灌到飽,貓肉化身可口美食,木工膠加上醋調味則媲美肉凍。日記裡有諸多篇幅類似流水帳型式記錄食物,從中可以明顯感受到當飢餓達到極限時,人性會凌駕道德及情感。為了獲得糧票,蓮娜四處打工但仍經常餓得四肢無力,當同住在一起的母親友人生病時,蓮娜一度萌生期待對方死亡而能得到更多食物讓日子好過點的想法,但隨後又感到自責羞愧。看在眼裡真難受,除了心疼外不怪蓮娜有這種想法,大人都未必保有理智,何況只是個孩子,回頭對照現在很多孩子動不動就倒掉不合口味的餐點,寧可吃泡麵也拒吃一周一次的素食餐,讓人感嘆從未失去就不知道珍惜擁有也就永遠不會感到滿足。

 

  日子雖然難過還是過得去,至少還有母親相依相伴,一起為多吃一口食物開心,一起聽肚皮打鼓皺眉,夠幸運的話母女倆還能喝上咖啡,但母親終究不敵飢餓衰弱而死,只剩蓮娜獨自為活著奮戰。描述母親臨終那段,心跟著揪成團淚眼模糊視線。讓人佩服動容的是,蓮娜並沒有就此敗給悲傷,就像整本日記裡呈現的氛圍,即便外在生存環境艱難但精神上卻是堅強的,或許偶有失意但絕大部份是保持樂觀,用無比堅強的意志力對抗飢餓相信自己一定能活下去,就算希望一再落空,還是持續懷抱夢想努力尋求生機,自我期許無論如何都要活到夢想成真的那一天。「戰爭就戰爭,飢餓就飢餓吧──生活還是要照常過下去。所有我必須經歷的都只不過是暫時的,不值得灰心。」要能輕鬆說出這句話不容易。

 

   蓮娜的日記是跳著寫,當中也有不完整的句子,從一開始以第一人稱主述到最後改成第三人稱,當中除了詳實記錄當時人民的生活,前線戰況及個人心情外,偶爾還會穿插鄉村小調或愛國歌曲,閱讀當下能稍稍跳離戰爭陰影。蓮娜身為圍城見證人,藉由寫日記分擔憂傷、苦痛和哀愁,也希望紙頁代為留下悲傷的故事,日後在必要時告訴親人。可喜的是日記最終完成使命,讓世人看見歷史真相,看見戰爭的殘酷,也看見絕望中展現的超強生命力,但人類真能從中學到教訓嗎?閱讀蓮娜日記最大感概不外乎,翻開古今中外歷史簿,戰爭從來就沒有贏家,百姓永遠包辦輸家,然而直到今天戰爭依然不斷上演,有時候很想問生老病死還不夠苦嗎,人類非得自相殘殺搞到家破人亡才甘願。《留下我悲傷的故事》會讓你再次發現能活在腳下這片土地很幸褔,我們真的要知足珍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