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 : 悲喜邊緣的旅館 ( 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 )


作者 : 傑米 ‧褔特  ( Jamie Ford )


譯者 : 張炎


出版社 : 馬可孛羅


         1941年爆發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愛國意識高漲, 在一片抗日浪潮中的日裔美國人立即成為仇視的箭


靶. 隔年羅斯褔總統簽署行政命令9012, 成立戰時徒置管理局, 以保護安全為理由, 將境內日裔全數撤


離並集中管理與監視, 而這些人當中多數是具有美國籍的日本二代移民家庭,  即便曾經宣誓誓死效忠美利


堅合眾國,還是不能免除因為原罪帶來的不仁道迫害.而這段史實在號稱種族大熔爐,標榜自由民主人道的


美國來說, 簡直是一大諷刺. 《悲喜邊緣的旅館》正是以這段史實為背景發展出的一個關於愛情, 親情, 國


家身份認同, 種族歧視,體諒與犠牲,戰火傷痕,讓我眼眶泛紅,沉重卻又溫柔感人的故事.


                                                 有時候希望就足夠讓你度過任何事情了。


        故事開場於1986年,  封閉40多年的古老西雅圖地標-巴拿馬飯店重建之初的記者會上, 新入主的經


營者拿出一把竹製的日本傘, 衣服,相簿等,說明這是旅館地下室發現的三十七個受迫害並且被迫遷走的日


本家庭存放的物品.亨利望著眼前這些被遺忘了四十多年失去主人的寶物,想起那段戰爭歲月裡的悲歡離


合,或許自己也可以在這些戰爭歲月留下的時間膠囊中找到自己那顆破碎的心. 


        時空拉回1942年, 年僅12歲的李亨利, 在美國出身, 父親年幼時便因為戰爭被迫從廣東來到新大


陸, 享利的父親崇尚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理念,積極為國民革命募款,極度痛恨日本人, 父親認為只有中國


是自己的家,卻要亨利做個完完全全的美國人,想盡辦法讓亨利進入白人學校就讀 , 為了不讓別人誤認為日


本人,更要亨利隨時戴著" 我是中國人"的胸章.然而在白人學校就讀的亨利因為膚色不同備受同儕排擠跟欺


凌,連老師對亨利也彷彿視若無睹 ,為了領打工奬學金亨利每天中午還得必須在學校餐廳為白人小孩打飯.


在白人學校亨利被罵黃種膽小鬼, 在中國城又被罵白鬼,而在家只能說美國話的亨利跟完全不懂美國話的


父母幾乎無法溝通. 完全被孤立的亨利唯一的朋友是個黑人爵士樂手,每個星期六到廣場聽薛爾頓吹奏爵


士樂後,再利用每天的午餐跟薛爾頓交換五分銅板存下的錢,買一朵母親喜歡的香水百合送母親是亨利最開


心的時光.


         有一天, 白人學校裡出現了一個轉學生-岡部惠子, 跟亨利一樣領打工獎學金, 雖然惠子是日裔移民第


三代, 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在白人眼中, 日本鬼子跟中國佬沒兩樣, 都是膽小黃種人, 都該被排儕,欺


凌.有著相同命運的惠子跟亨利很快就成為互吐心事, 相濡以沬的好朋友.然而惠子始終是亨利一個不能說


的秘密, 雖然母親隱約知道兒子有個日本女同學, 但母親始終瞞著父親沒有說破.直到爆發珍珠港事件, 惠


子一家人面臨被遺送到集中營時,惠子將家中具紀念性的物品託付亨利暫時保管,而這些東西後來被亨利父


母發現,狂熱中國民族主義的父親從此跟背叛辱國的兒子宣告決裂..


              生命中最困難的選擇不是對錯之間的選擇,而是對和最好之間的選擇。


          面對父親的中風, 夾在深愛兒子與丈夫之間,淚流滿面無助的母親,與惠子隨著時間愈來愈淡的戀


情, 無法融入環境的孤立無力感 ,  亨利生命深處的空洞愈來愈大.而多年來那個心洞一直由妻子艾瑟兒填


補,然而在艾瑟兒死去六個月後,亨利又再度感受到有一股冷風吹過那洞口, 而如今巴拿馬飯店地下室找到


的那把油傘讓亨利重新燃起希望,亨利渴望找到當年送給惠子的奧斯卡‧荷頓錄製的黑膠唱片, 一張西雅


圖爵士唱片已經絕跡的聖杯.


        不同的年代卻有著相同的父子溝通不良問題,當年亨利母親扮演著亨利跟父親間的軟化劑,而長大


為人父的亨利同樣不懂如何與兒子相處,跟兒子馬悌間同樣是透過妻子艾瑟兒, 艾瑟兒曾經希望自己的死


能讓亨利父子兩人和好.如今艾瑟兒真的離開了, 亨利也只能靠自己去跨過這道親子鴻溝. 亨利一直以為自


己會與父親不同, 卻驚訝兒子馬悌竟把亨利跟他父親歸為同一類人-熱衷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熱愛祖國且深


惡痛絕與日本相關的一切,更不能理解父親不讓臨終的母親入住醫療完善的安養院而堅持親力親為照顧,


而亨利對於那個從不知感恩的兒子馬悌竟然能在傳統中國與當代美國間往來自如感到神奇.更沒想過當年


父親誓死反對自己與惠子的異國戀情,而如今讓亨利與馬悌父子破冰和解的,並幫助自己找回破碎心的竟然


是位金髮藍眼的準媳婦,作者這樣的安排很巧妙喔.


             他是你的兒子,但是他可不是你的產物,他的童年不必非跟你一樣。---艾瑟兒


       傳統中國父親的角色定位,總是嚴肅,不易親近的,而母親在家庭永遠扮演著溝通的角色,如此制式的角


色循環,讓每一代的父子間永遠有道鴻溝, 無法真心了解對方的感受. 亨利在自己的家裡從來感覺不到家的


溫暖, 等不到父親給他一個驕傲的表情, 然而卻從惠子父母那裡得到言語的肯定,從未有過的歸屬感,亨利甚


至覺得又冷又濕, 簡陋的集中營裡似乎要比自己家裡溫暖,平靜多了.不知道亨利父母如果得知兒子的這


種感覺,會做何感想.亨利的父親用他自認為愛孩子的方法愛亨利,亨利直到最後才了解父親的所作所為或


許是不合理的,殘酷的,但出發點終究是為孩子好. 然而如果孩子一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呢? 或者父母


為孩子下的決定真的是個錯誤呢? 有時想想為人父母者是不是太看重自己的決定了? 我們認定的好或


許對孩子來說並不全然是好的, 但是至少是較保守安全的, 畢竟我們都不願意看到孩子受到傷害.


      人生有時候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你要看你有的,而不是看你錯過的,然後你再往前走下去。


《悲喜邊緣的旅館》其實我早早就讀完了, 而且只花了不到二天的時間, 而一直遲遲未動筆的原因是有好


多感動,千頭萬緒反而不知如何下筆.(看我這篇文章落落長,一直停不了就知道了吧.) 不捨於亨利的童年,動


容於戰火下的青澀戀情,省思於小說中每個家庭親子間相處, 悲嘆於無情戰火下被撕裂的家庭, 更感動於亨


利對惠子及艾瑟兒的深情款款, 尤其對於艾瑟兒其實知道亨利的過往,卻甘於扮演填補丈夫心中缺洞的角


色, 無怨無悔, 深刻感動, 這份寛容,體諒無私的愛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吧.


總之, 閱讀《悲喜邊緣的旅館》簡直讓我的心快融化了,除了感動~ 還是感動~  


 


大部份小孩都只是把年老的父母親送到安養院,你卻要把我送到國家的另一邊呀。


不只如此,爸,我要把你送回從前。


你要把我送回戰時歲月?


我要送你回去找到你失去的。送你回去找到你放手的。我以你為榮,爸,而我也感激每件事,尤其感激


你照顧媽的方式。你為我做了一切,現在輪到我來為你做些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