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娜塔莎.坎普許(Natascha Kampush)   / 陳俐雯、李璞良 / 商周出版


 


如同書名,這是少女娜塔莎.坎普許的受害告白,一段長達3096天的地獄生活回憶錄。所有的惡夢起於一場隨機擄人事件。一九九八三月二日,十歲的奧地利女孩娜塔莎.坎普許終於說服母親讓自己獨自走路上學,卻在途中被一名陌生男子強行擄上廂型車,就此被監禁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密室裡長達3096天。期間警方曾發動大規模搜索,在遍尋不著後不了了之,成為奧地利史上延宕最久的懸案。二○○六年,現年十八歲,早已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娜塔莎逮到機會自行脫困,結束了長達八年半的黑暗日子。重見天日後四年,娜塔莎提筆寫下這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娜塔莎出生時父母的關係已經亮起紅燈,不是在母親期待下出生的她,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五歲那年隨著父母的婚姻劃下句點,娜塔莎的世界也開始分崩離析。大人對她的漠視、言語的迫害和偶爾的身體暴力,逐步扼殺了自尊,讓她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幼童變成一個缺乏安全感、沉默的小孩。生性剛強、情感不外露的母親要求娜塔莎凡事獨立,絕對不可以在人前流淚。光是故事第一段的描述已經讓我不捨又憤慨,婚姻的不順遂、現實的磨練讓娜塔莎母親深信唯有堅強才能存活的信念可以理解,時下的年輕人也的確欠缺受挫忍耐度,但是對一個幼童來說,剝奪一切軟弱的權利何其殘酷,本該扮演撫平傷口的母親,卻成為在傷口灑塩的劊子手,看到八歲的娜塔莎強忍摔斷手臂的痛楚,也不敢求助大人,著實讓人心痛,即便娜塔莎坦事後認為就是這股被強逼出來的韌性救了她一命,我還是無法釋懷。


 


有鑑於《鄰家女孩》的慘痛經驗,深怕重蹈覆轍,這回小女子可是重裝上陣,深信自己絕對具備足夠的耐心跟膽識可以過關。令我訝異的是同樣是駭人聽聞的密室囚禁,兩本書呈現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氛圍。不同於《鄰家女孩》令人作嘔的赤裸血腥震撼,在3096天囚室少女娜塔莎.坎普許》一書裡,沒有自哀自憐或憤世嫉俗的情緒性字眼,娜塔莎反而是用一種近乎平靜且理智的口吻事。如果你不知道她的成長背景,真的很難相信出自於一個被囚禁凌虐多年的受害者筆下。從出生、變調的童年、囚禁歲月到最後重獲自由,從存有一絲希望、看清真相到最後摸索出生存法則,八年半間娜塔莎展現了超乎同齡或者該說是常人的求生意志,一種永不放棄的堅強信念。更讓我驚訝的是在整份告白書裡,娜塔莎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披露囚禁歲月及心情的被害者,更同時扮演心理學家的角色,用客觀的角度自我剖析當下的認知及行為反應,甚至站在綁匪的角度探討。


 


不管是娜塔莎的成長經歷、囚禁期間種種不人道的遭遇、與綁匪互相牽制的人生及互動模式、綁匪的成長背景及綁架的意圖等等,整個閱讀過程震驚大於恐懼,心痛不捨夾雜著憤怒。尤其是看到終於逮到機會逃出虎口,卻沒人願意伸出援手,差點就再度墜入地獄,那當下真的會對人性失望透底。至於緊接著媒體為了譁眾取寵而加油添醋、社會大眾抱著八卦心態各自解讀以訛傳訛、不夠嚴謹的被害人保護措施等等,一連串針對娜塔莎的正反評價蜂擁而上,甚至因為她的表現不符合輿論對被害者的既定形象而大加躂伐。即便娜塔莎最後選擇親上火線現身說法,並沒有為她贏得公平的對待,來自輿論的無形牢籠反而讓她遭到二度傷害。


 


寫文當下對於娜塔莎飽受暴力、孤寂、磨難的監禁歲月,究竟該如何拿捏深度及寛度著實令我困擾。如果三言兩語帶過,惹來偏頗的解讀,對娜塔莎並不公平。我想娜塔莎出書的動機,除了如她所言想把生命中最黑暗的章節完全闔起,釋放自己,可以在自由中支配自己的人生外,也透過文字為自己發聲,釐清外界對她、綁匪及整起事件的誤解,同時像世人宣告,不管你相不相信、符不符合你的期待,都無法改變事實。唯有完整看完全書,真正理解這段囚禁歲月及娜塔莎與綁匪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才能明白娜塔莎為何會數度錯失脫逃機會,就不會輕率為她貼上「斯德哥摩爾症候群」標籤,就能理解為何她沒有把綁匪形容成罪大惡極的魔鬼。如果你完整看完全書,就會明白這不僅僅只是一本單純受害實錄,而是具有正向的人性意義,給父母、警方、媒體及廣大的社會大眾一個省思的機會。很慶幸自己看了這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