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莉姿茉芮(Liz Murray)  /  (待補) 譯 /  商周出版 


 


這是莉姿茉芮的自傳,描述她如何從一個無家可歸的骯髒街童到成為哈佛畢業生的心路歷程。一則關於生命有無限可能的真實見證。一段讓人一路墜入無邊無際的黑暗地獄,又慢慢燃起希望火花,直達美麗天堂的閱讀旅程。


 


莉姿出生貧民窟,父母都是毒蟲,平日僅靠著撿拾垃圾及微薄的社會補助金過活。莉姿總是在挨餓,因為生活費全被父母拿去買毒品。也總是睡不飽,因為每晚得擔心出門買毒品的父母發生意外,或是整晚照顧毒癮發作的父母。骯髒的外表讓她在學校備受嘲笑及排擠,回到家裡眼看父母自我毀滅,無力、氣憤又厭煩的莉姿只能選擇逃避,開始在外遊盪、乞討、偷竊食物裹腹的日子。15歲那年母親死於愛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而不願進入中途之家的莉姿則成了無家可歸的小孩,帶著隨身家當,輪流偷渡到朋友家過夜、窩在樓梯間的平台或公共圖書館裡睡覺。17歲那年某個機緣讓莉姿開始認真思考朋友及看不到未來的流浪生活,決心透過學習來重建人生。


 


歷經無數次拒絕後,莉姿得已進入中學就讀,居無定所的她靠著不斷的自我激勵及努力,邊打工邊學習,時而靠朋友接濟,時而睡地鐵翻垃圾吃,咬緊牙關在短短兩年時間,完成高中四年課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隨後更打敗眾多的獎學金申請人,為自己贏得《紐約時報》的獎學金,取得哈佛大學的入學許可,於二○○九年畢業。


 


因為早忘了當初報名時的故事簡介,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進入閱讀,瞧見莉姿的父母公然在女兒面前吸毒,想到姐妹倆只能以牙膏及護唇膏充飢的畫面,看到小莉姿的願望不過是一頓熱騰騰的晚餐與養育,卻無法如願還得扮演起大人的角色照顧患有精神病的母親。完全得靠自我摸索生存法則及獨自面對青春情事。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的家庭跟別人不同,不是每個父母都會吸毒,一般人是天天洗澡的等等,隨著故事頁數不斷增加,沉重及無力感也愈來愈重,難以承受的情緒讓我數度中斷閱讀,老實說我真的害怕看到莉姿重演父母的悲劇人生,所幸莉姿終究沒有讓我失望,否則真不知道自己有否足夠勇氣讀到最後。


 


從莉姿的故事,也點出不少隱藏在社會角落的問題,不管是莉姿的父母、莉姿本人及跟她一起流浪的朋友,大半都是出自不健全的家庭,為了逃離毒癮、暴力及貧窮迫害,他們被迫選擇逃家。看到莉姿有心向上時,卻一再遭到學校拒絕,心裡直嘆那豈不是逼他們走回頭路嗎?教育的本質不該是教無類嗎?為何這些孩子寧可流浪街頭三餐不濟也不願意進入中途之家接受安置?而社工人員對待領取補助者的態度也讓人直搖頭。


 


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莉姿可以改寫命運的原因之一,在於她具備「自省」的生命特質,能透過觀察周遭人的生活態度,不斷的去檢視行為差異,從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定位,如果她沒有從父母或朋友身上看到、領略或學到什麼事,只是一味的跟著向下沉淪,很可能就是父母的翻版。看到莉姿意識到偷竊帶來的影響而決定罷手時,那一刻我的視線被溫暖的淚珠給模糊了。


 


莉姿不堪的成長過程讓人不捨,積極改變人生的決心則令人大大感動,那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換作其他人,或者自怨自艾,或者憤世嫉俗,或者理所當然的選擇自我放逐,但莉姿並沒有,即便父母完全失職,她還是深愛他們,甚至因為無力保護父母而自責。面對生命的嚴苛考驗,莉姿能用一種包容平和的態度面對父母及人生,這真的很難能。特別是她積極改變自我的同時,也將這股正向力量推動到朋友身上,幫功他們一起重回校園,成功改寫生命,這真的很棒!書末莉姿對於自己擁有今日的成就也不居功,而是將功勞歸於家人、及一路走來曾幫助她的所有師長及朋友。


 


莉姿不向命運低頭,勇於為自己找人生出路的奮鬥故事,向世人證明人無法選擇父母,但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原生家庭可以是人生絆腳石,也有可能是墊腳石。「你給人生什麼意義,人生就會如你所願。」相信自己擁有改變人生的能力,就能創造生命奇蹟!【最貧窮的哈佛女孩】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