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理查莫瑞斯 (Richard C. Morais) / 莊安祺 / 時報出版          


     故事就從印度孟買開始講起,話說主人公哈山出生餐飲家族,祖父以便當快遞起家,二戰前夕開始兼作路邊小吃攤,不僅提供印度道地美食,也為遠離家鄉的士兵提供家鄉料理,小吃攤名聲遠近馳名,也為哈吉家族帶來財富,哈山父親傳承家業後更將小吃店轉型成高級餐廳。1975年,哈山在印度食物濃郁香氣中誕生,在廚房及傳統市場度過童年。俗話說「生意仔難生」,而哈山天生就具備精準的味覺及嗅覺能力,更有過人的廚藝天賦。


 


二戰後印度獨立又分裂之際,一場宗教衝突讓哈山幸褔的家庭出現裂縫,為了揮別陰霾,父親毅然決然帶著家人遠離家鄉,在英國定居兩年後,再度舉家踏上歐旅散心。一行十人憑著「餐廳指南」四處奔波闖蕩,最後來到法國郊區小鎮盧米埃。身心俱疲的哈吉家族決定在此定居,並重新經營家族企業。平價的印度道地料理、加上印度餐廳特有的熱鬧文化,「孟買飯店」很快的在寧靜的小鎮引起一陣騷動,卻惹火了對街的法國高級餐廳「垂柳飯店」的負責人麥洛伊夫人,雙方你來我往展開了一場餐廳食材大戰。


 


 麥洛伊夫人出身知名烹調世家,家族世代培育無數偉大的法國飲食大家。好學、天份加上堅持維持法國飲食傳統卻富挑戰的烹調風格,讓麥洛伊夫人成了頂尖廚師,在法國飲食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手創立的「垂柳飯店」更獲得米其林二星評價,然65歲的她此生的遺憾是遲遲等不到第三顆星的出現。打從一開始麥洛伊夫人就看不慣對街新開的「孟買飯店」,想盡辦法要讓這家俗不可耐的印度餐館關門大吉。一次登門踢館時嚐到了小哈山的料理,瞬間驚為天人感動落淚。她看出了哈山的廚藝天份,決心收他為徒,傳授精湛的廚藝,可哈山的父親豈能接受死對頭與兒子變成師徒關係?「孟買飯店」與「垂柳飯店」間的衝突與對立將如何演變?沒沒無聞的印度小子能否在法國餐館界掙得一席之地?麥洛伊夫人又能否在有生之年達成三星心願?


 


《米其林情緣》是一則關乎勇氣、尋夢與成長的勵志故事。在精神及經濟上對哈山全力支持的父親看似大剌剌卻是情感細膩。小哈山與優雅含蓄的母親初次品嚐法國菜的溫馨,對照多年後哈山在絲巾攤裡尋母親的悵然,讓我眼角微微濕潤。哈山與手足間深刻的情感及家族向心力,並沒有因為母親的缺席而疏離,反而更加緊密也令人稱羡。天助自助者,綜觀哈山的法廚路,除了天份加努力,不乏貴人相助,誠如他所言總有一雙看不見的手適時清除阻礙。母親為哈山打開法國料理的大門,祖母的家鄉味成為哈山日後烹飪的基準,而啟蒙恩師麥洛伊夫人傾囊相授廚藝,更是日後哈山登上法國美食界高峰的重要推手。不論哈山對無形手的推論是否正確,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有不忘本及感恩的心。


 


《米其林情緣》也是一個跨越文化與衝突的料理故事。高傲的麥洛伊夫人願意放下身段,甚至毫無保留培植哈山;好友保羅一路相挺,直到最後一刻。從他們倆人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大廚對烹飪的堅持及對食物單純的高度熱情,那是跨越種族及文化藩籬的唯一力量。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Michelin  Red Guide),是當今最具權威性的美食指南,米其林三星更是所有廚師畢生追求奮鬥的終極目標,當然也是餐廳高營業額的保證。然而饕家們按星所驥,看到的是亮眼的星星,卻看不到背後的故事。透過哈山的故事,也讓讀者一窺餐廳生存戰及廚師白袍底下的努力及代價。


 



《米其林情緣》更是一場融合異國風味的頂極饗宴,小說一登場哈山祖母用綜合香料醃製、用香蕉葉包裹及椰子油沾上香料燒烤而成的拿手慈鯛料理,就讓我猛流口水,更別提後續出場的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印度傳統小吃及法國經緻料理。「唯有真正的大師,才能剝除所有的虛飾和誇張,只在盤中留下最簡單、最純淨的材料」從濃重的醬汁、花俏的菜色到回歸食材的本質,哈山對烹調的最終領悟,也是我崇尚的料理原則,捨棄醬汁才能吃出原汁原味!如同生活一樣,唯有簡單才能自在無負擔。


 


這書花了好些天才讀完,原因無非是每回拿起書,總躲不過輪番上陣的美食誘惑,隨著思緒在文字烹調而成的美食畫面中定格,手指也不由自主往嘴巴塞零食,就這麼看看停停吃吃,結果書看完人也肥了一大圈,慘不忍睹。不過一切都值得,因為《米其林情緣》真的棒透了!



 

我還是喜歡原書名《百呎之旅》,對黑白書封也較有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