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佐藤青南  ◎著 /  ( 待補 ) ◎譯 / 皇冠文化出版


 


小四的亞紀,因為不明原因的車禍被送到醫院,雖然只是輕微撞傷,為了慎重起見,醫師拍了X光片,卻發現身上多起骨折舊傷,意外揭開一起家庭悲劇。十年後事件再次被提起,所有相關人物,包括當時的兒童諮詢所所長、小兒科醫師、亞紀的導師、班上同學、朋友、亞紀的母親及母親的同事等等,皆以受訪者身份輪流出場,透過回顧及獨白的方式,逐步拼湊出每個人已知及未知的事實真相。


 


這是新秀作家佐藤青南,榮獲「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優秀賞的作品,有著跟湊佳苗極度相似的輪述風格,如果事先不知道作者,真的有可能會誤認。不同的是湊氏小說通常角色及事件單純,【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涉及的角色及事件繁重,但同樣都具描繪人性的深刻功力及出人意外的翻轉結局,也都能精準投入反思震撼彈及強大的情感衝擊力。暴力受害者淪為施暴者,加害者又同時為受害者,整個故事感覺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暴力循環。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改變的力量,被暴力餵食大的孩子未必就一定會淪為施暴者,不管任何人,都不能用這個當藉口將自己的暴力行為正當化,但始作俑者的施暴者及無視暴力的旁觀者絕對難辭其咎。


 


亞紀的母親渴望尋求幸褔卻是把自己跟女兒推向另一個不幸,對於加諸自己身上的暴力她選擇隱忍我無話可說,但冷眼旁觀年幼女兒遭受身心痛苦,還不斷用管教掩蓋虐待事實說服自己,讓我完全無法接受,是整個事件裡我最不能認同的人,不管是主動或被動,她錯失了很多求助及逃脫的機會,最後甚至親手把女兒推向火坑,然而不可否認的她卻也是很多家暴事件的真實翻版。看看時下兒童慘遭父母一方同居人虐死的新聞層出不窮,我真的無法理解就算是沒有血緣關係,一個人怎麼能如何狠心,比禽獸還不如。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學校老師是除了父母以外最親近,最值得信任的人,然而在亞紀的事件當中,老師顯然沒有發揮實質作用。當亞紀明白母親無法保護自己,轉而求助導師時卻又再次失望,一次次的提起勇氣點燃希望火苗,一次次看著火苗從眼前熄滅,最後覺悟唯一只能自救。很難想像一個孩子為了逃出魔爪,會選擇賭上性命的辦法,與亞紀母親的懦弱形成強烈的反差,但也反映出亞紀的痛苦指數。


 


「就算再怎麼注意,大人看不見的孩童世界還是存在著」,除了來自家庭的暴力之外,校園霸凌、甚至在標榜保護兒童的收容所裡,依然無法杜絕霸凌。我們總是想盡辦法教導孩子如何被動遠離暴力,檢視自己為什麼會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卻忽略了真正該深究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成為習慣霸凌者。小說裡有段話也讓我有所感觸,「有的老師一直都對學生漠不關心,當中甚至還有老師會帶頭霸凌。」畢竟老師一個人要照顧全班同學就算心有餘也可能力不足,再者老師也只是一介凡人,難免會因為個人喜好及學生表現左右觀感。我絕對相信所有老師的出發點都是為學生好,但很悲哀的是就我自己的成長過程及所見所聞卻無法否定這句話,某些老師扮演著帶頭霸凌的角色卻不自覺。


 


沒有發現虐待事實的老師、敷衍了事的警察單位、作業疏失又未能及時補救錯誤的兒褔人員、暴力加害者、放任不管形同幫兇的母親及事不關己的鄰居,是暴力的惡性循環,再加上一連串的錯誤及忽視,讓這場家暴事件原本可以完美落幕竟然演變成另一場駭人悲劇,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結果,也是十年來各自在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罪惡感。作者透過故事也指出漏洞百出的兒褔制度及兒褔人員面臨的種種困境。在人力及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很多社褔人員即便有遠大的志向,願意犠牲奉獻,但最後都承受不了身心沉重負擔而選擇離去,雖然故事背景是日本,但很難不讓人聯想台灣兒褔是否也面臨相同的難題。


 


一部探討家庭暴力的小說,一椿處於家庭、社會及學校等多方共錯結構下的人倫悲劇,令人難過的是雖然是虛構的情節,但不管你從任何角度切入,總是能輕易在現實世界找到相似連結。每回閱讀這類題材的小說或是看到家暴新聞,當下總有一股交織氣憤、無奈及心酸的複雜心境難以言喻。納悶為什麼世上有些親子沒有血緣關係,卻能彼此體諒,相互關愛,但也有明明是親生父母,卻能狠心活活虐死親骨肉?當這些無辜的孩子被迫處在暴力生活卻無力抵抗時,難道我們每回就只能坐視著一個一個悲劇不斷上演,然後重覆感嘆及悔恨,卻找不到有效方法讓孩子真正遠離暴力? 其實不然,看看亞紀的故事就知道,我們並非無能為力,只要多一點勇氣及關心,甚至是一個舉手之勞,都有可能及時阻止及挽救悲劇發生。



 

佐藤青南《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日版B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