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給媽媽朋友的第十三封信 

親愛的小求:
「我一點都不想念媽媽,我是菲傭帶大的,印象中媽媽只會帶我去玩具反斗城買最貴的玩具,她根本沒有照顧我,後來自殺,根本就是拋棄我,至於菲傭,我還常常想起….」這是十年前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女藝人自殺後留下一個稚子,現在這孩子轉眼已經國中,某雜誌的訪問,他道出的心聲,雖然無情的讓人驚訝,但是他的難過童年,卻是現在許多家庭,親子互動的翻版。

認識你時,你的大女兒已入幼稚園,如今又懷了老二,那天聊到生產後的褓母問題,你很猶豫,是不是也要將老二送給褓母看顧二十四小時,只有週末才把孩子接回家。雖然你說褓母如何如何的好,但是我還是不贊成用這種方式養大孩子。

你為什麼要生孩子?不是因為別人生你也要生吧?如果可以選擇直接生出一個長大的、不用你照顧的孩子,你會要嗎?養孩子的樂趣在過程,不是在結果。
有過程才有回憶,有回憶人生才有意義。

每天晚上,如果小嬰兒也有選擇的權利,即使外面刮風下雨,他依然會希望爸爸媽媽來接他回家,即使每天相處的時間微不足道,一個深深的被父母擁入懷中,幾聲輕輕地喚著他的名字,光是可以在父母的哄唱中睡去,其中所蘊藏的愛,就是孩子可以長大,勇敢面對人生的原動力。

別小看孩子對愛的需求,永遠不要怕給的太多。我從小一手帶大的兒子,六年來沒有一天不是我送她上床睡覺。照常理推測,他應該已經不稀奇我給他的「愛意」了吧。但是,每天說晚安的那一刻,他總會緊緊的抱著我的脖子,依依不捨,說些甜蜜的話,簡直比瓊瑤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說的是「每天」。

如果把孩子送褓母是唯一的路,別以為孩子滿心歡喜,那是認命。想想他們一整天在褓母家最盼望的是什麼時刻?總認為他們還小,什麼都不知道,如果把「你」和孩子最愛吃的「冰淇淋」讓孩子只能擇一,你覺得孩子會選什麼呢?選了冰淇淋就不能跟媽媽回家,我相信,沒有孩子第二次會再選冰淇淋的。所以,再苦再累,拼了命,晚上也要去接孩子回家的。

商業週刊有一期的封面標題是「瑪莉亞的孩子」,我們好多朋友家裡都有外傭,他們的確是家事的好幫手。但是,很多人卻讓外傭取代「媽媽」的角色,真正的媽媽只是家裡另一台賺錢的機器。但是,親情是建立在足夠的陪伴之上的。

「重質不重量,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但是投入全部心力的十分鐘,也比不用心的陪伴孩子一整天來的好。」我完全不相信這種論調,這只是父母不肯花時間陪伴孩子的藉口。即使是送他上學的一小段路,即使是接他下課的一個微笑,大手牽著小手,即使不發一語,親情都是在這一點一滴中累積出來的。沒有小孩子不愛父母的陪伴,再多他們也不會厭倦,我們怎麼能吝嗇給他們陪伴呢!

二十四小時褓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因為方便,就會愈來愈習慣讓「別人」來幫你養孩子。一開始是褓母,再來是安親班、才藝課、夏令營。等一天你突然想到回過頭來好好陪伴孩子時,通常機會都已經過了。你說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來陪伴孩子?其實我不把它看成「工作」,工作是為了賺錢,陪伴孩子才是真正在享受我的人生。

記得大女兒一歲多時,我和先生坐在公園,看著好不快樂的女兒跑來跑去,時時陪著孩子,當然是挺辛苦的,於是我有感而發地說:「我們幫她做了這麼多,她這麼小,以後根本不記得。」

但是,先生說了一句我一輩子都會記得的話:「她不記得沒關係,我們記得就好。」

作者 汪培珽
致力專題演講於親子閱讀和親子關係,不重理論,完全以親身經歷的現在式,讓您身歷其境,體驗「用對方法」的重要性。
Wang_peiting@yahoo.com.tw


~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