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瑪麗.皮爾森 (Mery E. Pearson ) ◎著 / 李淑珺 ◎譯 / 印刻出版


 


 一場意外造成16歲的珍娜陷入昏迷,一年後甦醒她發現自己完全失憶,對周遭全然陌生,她甚至得重新學習走路,學習笑。爸爸告訴她時間會治療一切,但珍娜沒有告訴他,她不知道「時間」是什麼。為了幫助她回復記憶,媽媽提議她看成長紀錄光碟。從光碟裡她漸漸拼湊出這個叫「珍娜」的女孩,回想起模糊的片段記憶,但也發現了某些不同於光碟內極不尋常的事情。為何從沒有朋友來訪,也沒有任何署名給珍娜的卡片?爸爸刻意的笑容,媽媽害怕她接觸外界,保護過頭的心態,外婆冷淡及仇視的眼神種種都令她困惑。珍娜覺得這個家裡所有人似乎都在重新塑造自己,沒有人再是過去的自己,而所有謎團似乎都指向那場家人避談的意外。然而,當珍娜愈靠近真相,卻愈感迷惑,最後甚至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


面對生命垂危的女兒,珍娜的父母不惜一切代價,只要珍娜可以繼續「活著」,即便是一個違法的實驗室產物。當親情與道德有所抵觸,為了挽救摯愛的生命,你會如何抉擇?如果我是珍娜的父母會有足夠的勇氣放手嗎?老實說我沒有答案。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無價寶貝,如果有一線存活的希望誰願意輕言放棄呢?更何況是可以預見的未來。就連珍娜的同學艾麗,不也在最後一刻違背了自己堅守的信念,選擇存活。而珍娜的外婆莉莉即便無法認同,仍願意全力配合逃亡計畫,讓我再次見證母愛。


重生後的珍娜,除了保留意外當時搶救下來的10%大腦記憶體外,其餘皆是科技產物,超過了當時法定人造器官的限制比數。但是她擁有自我意志,具備思考、學習、記憶等等「人」的能力,這樣可以稱之為完整的人嗎?用百分比的多寡來判定人性,只是階段性認定觀點的問題。如果重生後的珍娜註定只能一輩子躲在陰暗處,孤獨抱著一個不死之身,目送身邊的人不斷離去,沒有分享的人生,無疑是一種痛苦的折磨。然而,科技日新月異,人類為了提高生命品質不斷的挑戰自然極限的同時,想法也會隨之改變。如同文中引用梭羅在《湖濱散記》所言,「今天每個人都附和的,或默認為真的事物,可能明天就會被認為虛假」。誰也說不准,珍娜的例子未來會不會成真。


除了生化科技議題外,親情部份也讓我有所感觸。珍娜是父母唯一的掌上明珠,集聰明才智於一身,從小就備受家人寵愛。為了不讓父母失望, 她拼命努力扮演父母眼中完美的形象,但同時間又渴望能真正做自己。改造後的珍娜被設定成完全符合父母的期待,讓我不禁思忖,可蕾就如同時下多數父母,期望孩子乖乖聽話,期望在孩子身上複製自己的成就,更甚者想要創造奇蹟,期待孩子成就自己當年未完成的夢想,卻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人格特質,不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為孩子設想的人生軌道或許是好的卻未必是最適合的,這種過度期待及依附的親情往往是引發雙方對立及衝突的導火線。


  

      《寵愛珍娜》是一則關於生命與愛的未來故事。小說中不管是對於生化科技衍生的道德與人性的辯證、基因改造導致的自然失序、親情衝突及矛盾、成長與自我認定等議題再再引人深思,是一本很精采的科幻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