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


( 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3rd Edition )


     里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      / 蔡鵑如 譯 /   開啓文化


 


 


  我熱中閱讀,也愛好電影,每每傾服於劇作家駕馭文字,掌握讀者情緒的高超功力。年少輕狂時更曾夢想有朝一日也能用文字感動別人,雖然終究是黃樑一夢啦。閱畢《作家之路》,我真的要為自己拍拍手,還要跟我的眼睛說抱歉,說好不參加電子檔試讀的,卻老是控制不了敲鍵盤的手指頭,被閱讀的貪念牽著走,而每回我也總能找到「非讀不可」的理由來說服自己。《作家之路》究竟有何法寶可以讓好萊塢劇作家奉為寫作圭臬?可以一窺故事奥秘,還能教人如何說一個好故事,這等好事豈能錯過?於是不管眼睛抗議,硬是報名跟著佛格勒踏上「作家之路」,我得承認對我來說這是一趟不太好走的閱讀旅途,彷彿又回到學生時代,你得非常專注、無比認真聽課才能拿到學分。


 


 作者里斯多夫佛格勒是好萊塢最負盛名的故事顧問及電影分析師,偶然間拜讀神話學大師坎伯的《千面英雄》大大的改寫了他的人生及思維。他依循坎伯的『英雄的旅程』概念,結合了心理學大師榮格的「原型論」,輔以經典及現代電影為佐證,帶領讀者進入故事的核心架構,循序漸進的破解故事密碼。跟著作者的腳步發現原來每個故事的構思,角色定位,出場時機、遭逢事件等等都有基本的脈絡可尋,或許不是必然的固定模式,但都有其共通性,而最後都會回歸到人性面,這真的很神奇!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只是巧妙各有不同,即便是老梗的題材也能炒出新風味,同時也讓人讚嘆一部電影要能賣座,讓觀眾心甘情願掏錢出來,背後的學問可大了!


 


在《作家之路》一書中,作者開宗明義指出,「所有故事都包含幾項在神話、童話、夢境與電影中都找得到的基本元素,而這些基本元素統稱為英雄的旅程。」並將英雄旅程分為十二個階段,針對不同原型的角色特質及千變萬幻的面貌加以剖析。很多故事會把英雄送往內省之旅,探索精神、內在及心靈的層面,而英雄通常是從一個沒沒無名的小卒,最初的抗拒到接受歷險召喚,踏上滿佈試煉、誘惑及無數苦難折磨的冒險之路,最終贏得勝利回歸平凡。透過這些不同的情緒轉折增加故事的可看性,而讀者會從中看到自己的情感投射,產生認同感,觸動心弦而得到情感滿足。在每個旅程的終點站作者還會來個-旅程提問,藉由提問去引發讀者的思維,並與自己筆下的英雄人物對話。這有點像隨堂測驗滿有意思的,這也是我之所以說這趟英雄之旅,想都別想打混過關。


 


一個好的故事要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作家之路》就像一本寫作工具書,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名說故事高手,有技巧的說出一個既能感動自己又能撼動讀者的迷人故事。對於寫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本實用教學指南;對於一般讀者而言,作者也教會我們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電影,重新去認識那些經典老片,不過我懷疑下回看電影時自己是否還能單純的享受故事?話又說回來把武林秘笈大公開,撇步全被觀眾看穿了,作者會不會成為好萊塢劇作家的頭號公敵啊?呵~ 呵~ 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