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約翰‧史賓塞‧艾利斯 ( John Spencer Ellis ) & 譚米‧克林( Tammy Kling ) ◎ 著 


林婉華  ◎譯   /   心靈工坊出版


市面上關於生命課題的書籍琳瑯滿目目的無非都是希望讀者可以借由小說人物的遭遇檢視自己的人生,找到生命的本質,並及時修正人生方向。然而閱讀這類心靈書籍最怕哲理太過深澀嚴肅,一不留神就跟周公打交道去了。閱讀之初很怕這又是本枯躁無味的助眠書,開始閱讀後發現自己多慮了,這本書絕對不會讓瞌睡蟲找到機會上你身,這趟旅程很值得!          


一場車禍意外造成四歲愛女喪生、妻子住院昏迷不醒,讓強納森的人生瞬間改寫。隨之而來的事故調報告更讓他徹底崩潰,面對悲傷及憤怒舖天蓋地而來,他選擇逃避以對。二個月後在妻子蕾西尚未清醒之際,他斷然下一切,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有時為了求得轉變的喜樂和美好,要花上一季的時間走過破碎的歷程。


對強納森而言,這原是一場沒有期待的自我放逐,他只想逃離悲傷及憤怒的死命追趕,卻意外成為療癒重生之旅。在內華達沙漠裡他巧遇為了死前圓夢的老婦瑪麗蓮;在北美阿第倫達克的山中小屋與一心期盼和家人相認的老人彼特對談;在羅馬尼亞的古老小鎮裡認識擁有古老靈魂的十歲男孩所羅門;在荷蘭的中世紀小鎮結識了對生命懷抱熱情的湯尹跟安嘉。穿越不同的國度,與形形色色的人物相遇,即便年齡及經歷大不同卻有著相同的人生智慧及彷彿能穿透強納生靈魂的神奇力量。強納森聆聽他們的故事,對於自己的傷口有如驚弓之鳥。他絕口不提自己的傷痛及過往,然而身上散發的悲傷氛圍卻讓他無所遁形,瑪麗蓮說中了他不為人知的秘密,所羅門為他取名「悲傷先生」,安嘉甚至扯下了他徹底想逃避的面具。雖然強納森始終不願正視自己的傷口,然而透過與這些故事的連結及陸續拋出的人生課題,讓他重新去思索自己的人生。當悲傷及憤怒隨著不斷的自我對話層層剝落後,強納森也逐漸領悟到生命的真義,具備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生命的黑洞。


悲劇發生前,強納生有個成功的事業,努力工作賺錢是他人生唯一的動力,工作占據了他大半的時間,他分給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就連朋友也全來自工作夥伴。強納生正是時下多數人的寫照,當我們汲汲營營於名利,享受物質帶來的生理滿足,甚至用物質來丈量親情,卻忘了用金錢包裝的親情缺少溫度,那並非真愛也不會令人得到心靈滿足與快樂。我想起好久前讀過的一篇標題為「我的孩子是橫著長大的」網路文章,雖然我總是提醒自己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刻,但是偶爾還是會以忙碌為由拒絕孩子或忘了打電話回家問候爸媽。


人們在你的生命中來來去去。有些人值得保有,甚至值得奮力爭取,而其他人則必須隨緣。你必須找到方法去了解誰在你的生命中增添價值,誰被派來取走價值。假如有人離開了你,就讓他走吧。那是他該離開你的時候了。假如某種感情消逝了,也就讓它走吧。


在所有的生命課題裡,情感是最令人難以釋懷的,尤其是面對親情,要放手談何容易。小說中作者抛出的第一個課題是人生中沒有什麼是意外的,<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一書裡也出現相同的論點-人生沒有所謂意外,每件事情都有其用意,大多時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即便強納生深愛妻子,也無法原諒妻子,就連蕾西也無法原諒自己因一時失誤葬送了小女兒的生命。現實生活裡人們不也常常犯下跟蕾西相同的錯誤,明知不可行卻因為心存僥倖,因而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我認同人生或許真的沒有意外,每件事都有其因果可循,但是愚昧如我,很多時候即便我找出事件因果關係卻總是悟不出事件背後的「用意」。


「我們並不總是需要『懂得』什麼,有時生命中會出現謎題,而我們就只須擁抱這種不知道的狀態。」這是說中提到的另一個課題,在我看來真的是兩難。面對傷痛,我們總認為一定要解開謎團尋找真相才能真正心安,即便真相是殘酷令人不堪承受的。但有時真相已然大白我們卻因為無法接受而選擇逃避自欺欺人,「知」與「不知」間除了勇氣更需要足夠的智慧。


       大多數人不會思考反省自己的人生,而有些人則是過度思考反省人生。


誠如作者所言,「強納生的旅程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很真實的。」沒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書裡找到自己的故事並隨著強納生的腳步同步展開屬於自己的旅程作者將十個人生課題用一段旅程串連起來,逐步引導讀者與自我對話,淺顯易懂的文字,讓閱讀絲毫不感壓力。最特別的是書末作者還針對故事內容列出閱讀線索,幫助讀者深刻思考,感覺就像上了一堂實體的互動課程,除此之外後記裡分享了很多哲學語錄真的很受用!


作者給讀者的最後一道課題是「我是誰?」、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說實話直到今日我沒有辦法很確切的回答,也許有朝一日當我終於能在指南針的引導下找到自己的天命及天賦時,我就能毫不遲疑的回答,加油!繼續努力 !  


 


書中提到的黑教堂,好奇上網搜尋了一下,果真好美喔黑教堂是 德蘭斯瓦尼亞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建於十四到十五世紀,具有晚期哥德式建築風格。(圖片來源: google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