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覺遲      / 時報出版



這是一位平凡的女子用愛與勇氣在高原寫下的奇蹟故事,描述一個漢家女孩在藏區點起酥油燈,用生命尋找失學的孩子、孤兒和流浪兒的自傳體小說。故事緣於五年前,作者江覺遲在一次西藏旅遊中,經由一位喇嘛口中得知在麥麥草原上有很多因為天災而無家失學的孩子,寺廟想辦一所孤兒學校卻苦於沒有老師,於是當下她決定留下來。在西藏生活五年,她寫下六十萬字的日記而後整理成<酥油>一書。


故事就從女主角梅朵初上草原開始講起,她一路上不停換乘交通工具,徒步翻山越嶺,歷經多日終於抵達與世隔絕的麥麥草原。對於一個漢家女孩來說要長期生活在藏區,光靠熱情是不夠的,語言不通,飲食、文化的差異外,惡劣的生活環境更是讓她吃足了苦頭。吃糌粑飲酥油茶,味道生硬而腥膻、黏著乾涸油脂的風乾生牛肉,混著牛糞的烙火燒餅,牧民眼中的美食,梅朵卻是難以下嚥。夜晚睡覺,在牛毛織物的帳篷裡,牛睡的是乾燥草地,而人則是躺在潮濕的牛糞地,蓋著原始羊皮做成的腥膻毛氈。半夜裡外邊一陣急雨,帳篷裡跟著落小雨,只得邊打傘邊睡覺,一會淋醒一會撐傘的度過整夜。平地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如廁及洗澡問題,更是一大難題。


在麥麥草原,梅朵認識了月光,一個豪邁爽朗,愛唱歌,同樣願意為草原孤兒無私奉獻的康巴漢子。為了融入草原生活,梅朵開始學習藏語,燒茶、擠牛奶、打酥油;為了尋找散落山區的孤兒及失學兒童,她學習騎馬,跟著月光深入叢林險峻,歷經山洪雪崩,跑遍了每個牧場,帶回一個個孤苦無依的孩子。在梅朵跟月光通力合作下,一座癈棄多時的土坯碉樓漸漸變成足以讓流浪兒容身及就學的溫暖家園,兩人間也漸生愛苗。然而因為常年的飲食不適應,為草原耗盡心血的梅朵,身體漸漸扛不住了。再加上孤兒學校學校急需資金,讓她不得不面對現實,離開草原到內地治病並籌措資金,可天往往不從人願,梅朵從沒想過這一別竟是人事全非.


閱讀<酥油>,我一路揪著心,噙著淚到最後淚流不止,一連幾天眼睛腫的不像話,思緒更是深陷其中走不出來。文字不足以表達滿溢的感動及紛亂無章的感觸,看完書幾天遲遲無法下筆,眼看試讀心得截止日到期,提筆前把故事想了一遍,又是一陣感傷。平常閱讀總習慣把序或導讀留待最後,這回不知何故我竟從序開始讀起,難以想像不過就這麼一篇短短的作者自序就足以撩動心弦,讓我眼角眨濕。以前我只道草原好風光,對糌粑酥油風乾牛肉及惡劣的生活環境略知一二,卻不知道風吹草低除了見到成群牛羊外,還有著一個個令人掩卷嘆息的故事。草原裡的流浪兒每個都有一段坎坷身世或遭遇,是不捨也是心疼,對牧民而言,生產力絕對大於讀書識字,而孩子最好的出路是出家。我數度落淚,忖度草原特殊的婚姻觀念及制度傳承下,草原孤兒難保不會如梅朵所說像河流一樣,無窮無盡。孤兒蘇拉時刻不忘唸經,只為了實現唸滿三萬八千遍經語,就可與失散的姐姐重逢的心願;草原娃兒把牛頭骷髏當成吉他忘情彈唱;阿嘎死命保護,繪著夢想的練習簿,登上一萬二千尺高的山崖採花只為心愛的梅朵老師,那一幕幕讓我好心酸。


梅朵與月光的愛情令人稱羡卻也令我心痛,即便我忍不住先偷偷看了結局,最後還是心痛的猛掉眼淚,那一刻真的希望如作者所言是虛構的愛情。至於牧民們的風俗民情、近乎痴迷的宗教信仰,則是讓我納悶及訝異,隔地打針、視為靈藥的秘方神丸,刺嘛舉起寶刀劃向所畫的那一刻,我失聲大叫,恨不得衝過去奪下鋼刀,我完全無法理解神靈唯大的宿命論。梅朵說:「最大的孤獨,是你的熱情掉進周圍的寂寞世界,你說什麼,你唱什麼,你吶喊什麼,你即使自尋短見,都是你一個人。大地無動於衷。」處在一個信仰文化完全隔閡的世界,面對荒蕪的天地,梅朵的孤獨可以想見,而我閱讀其中,彷彿也跟著墜入深谷,深刻感受到那種天地不應的無力感。


想到日前在電視上看到專訪王院長,他提及的「撿珍珠計畫」,要說服人們拿錢出來資助尚且不易,更遑論要放下一切隻身前往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親手撿回一顆顆散落草原的珍珠,用生命、用愛擦亮珍珠。我著實佩服作者那種大無畏的勇氣與毅力,那絕不是單憑一股衝動或熱情就可以維持下去,那是無與倫比,真正的大愛。作者江覺遲希望藉由<酥油>找到下一個點亮酥油燈的人,或許我們無法讓自己成為下一個點燃酥油燈的人,用愛讓世上每一個孤單的孩子眼裡有光,但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知道麥麥草原的故事,透過<酥油>重新思索生命,找到自己,用愛讓身邊的孩子不再孤單。<酥油>感動我,相信絕對也能感動你!


 



(圖片出自google )



瑪尼神牆是藏民朝拜的聖地,用瑪尼石堆砌而成,整面刻滿梵經、彩繪佛像、五彩蓮花及祥瑞雲霞的神牆。傳說繞牆轉經一百圈可以洗盡一生罪惡,一千圈可以在五百輪迴中免下地嶽之苦,轉過一萬圈就能得道成佛。



氆氌-藏民的傳統服飾 (圖片出自goog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