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艾美.伊佛(Amy Efaw)   / 陳彬彬 / 尖端出版


15歲的迪芳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她不僅是資優班的高材生,學業成績亮眼,在運動場上的表現同樣出色,被教練視為奧運足球場上的明日之星。放假時幫忙鄰居照顧三歲的龍鳯胎,還是個值得信賴的稱職媬姆。在所有長輩眼中堪稱完美無暇的迪芳,如今卻淪為雷曼豪輔育院院生,被控殺人未遂罪名,即將面臨無期徒刑的命運。面對檢方指控將親生兒丟棄垃圾桶裡,迪芳堅稱自己從頭到尾不知道自己懷孕,就連周遭師長及親近的隊友都沒人知道這件事情,你相信嗎?


誰會把自己的小寶寶丟在垃圾桶等死呢?「美國平均每一天都有一個寶寶被棄置在垃圾桶,這些被父母殺害的小孩,有高達四成五的比例是在出生二十四小時內就遇害的。」作者在書末提供的統計資料及數起棄嬰案件駭人聽聞。在台灣日前某國三女生洗澡時產下女嬰,情急之下將女嬰兒從二樓窗戶拋下致死。相隔不到一個月,又傳出十九歲高職女生腹痛如廁,卻產下男嬰掉落馬桶慘遭溺死事件。兩起事件同住的家人均堅稱不知道當事人懷孕,彷若是迪芳的翻版一再出現,由不得你不相信就是有人會把自己的小寶寶丟在垃圾桶等死!真實世界中有太多的迪芳存在,不禁讓人想問我們的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一味的以成績論成敗而不著重品德教育的下場,造就了高學歷卻低道德的下一代。青少年普徧對性知識的認知偏差,不尊重生命,也不愛惜自己身體,導致未婚懷孕年齡逐年下滑,棄嬰或虐嬰事件頻傳,這已是不容輕視的大問題。


對於迪芳的說法,打從一開始我就不相信!不可否認的所有悲劇都有其因果關係,迪芳絕對有錯,也必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但是將過錯全部歸咎於迪芳顯然有失公允,報名時我洋洋灑灑列出反駁迪芳的理由,點名迪芳的母親、迪芳的男友及其父母同樣該承擔責任。出乎意外小說的焦點集中在迪芳身上,透過其內心的轉折帶出成長背景,逐步還原棄嬰事件的始末及事件曝光後面臨的司法責任及道德良知考驗。迪芳出生單親家庭,白天忙於課業及社團活動,晚上母親在超市上夜班,母女雖然住在一起卻難得見面。母親總在迪芳人生重要的時刻缺席,迫使迪芳比起同齡孩子早熟,獨立自主。看著不成熟的母親終日陷於驚險混亂的生活及性關係,迪芳暗忖自己絕對不要成為母親的翻版。不管在任何方面,她自我要求務必做到完美,卻沒想到所有的努力竟在一夕之間化為灰燼,無法接受人生即將面臨完全脫軌的局面,羞恥加上無法原諒自己,更沒勇氣求助母親或信任的長輩,於迪芳選擇遠離人群,獨自活在自己建構的謊言泡泡裡,否認自己逃避現實,直到將自己逼到絕境。


整起事件裡,迪芳從懷孕到生產,輕易躲過層層關卡,顯然是一連串的失職、巧合及濫用信任。所有的事情似乎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看書前預期自己絕對會頭頂冒湮,破口大罵,一一戮破當事人謊言,然而一路讀來卻是感嘆、疼惜多於氣憤。感嘆整起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當中有人多點關心,就會發現顯而易見的事實,就能改寫結局。感嘆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寧願獨自承受痛苦也不願意求助大人,該檢討的究竟是孩子或是不被信任的大人?疼惜迪芳及所有雷曼豪輔育院院生的成長故事,家庭的溫暖對她們而言是奢侈的夢想,使壞自戕的背後想得到是大人的關注,證明自己的存在。最讓我氣憤的是迪芳的母親,母女的角色完全倒置,相對於迪芳的早熟獨立,母親幼稚的舉止行徑令人咋舌,尤其事發後的表現真正叫人不可原諒!


年少時我們總自認為可以搞得定一切,但事實證明很多後果我們卻是無力承擔。迪芳錯在沒有「主動」做好避孕措失,沒有盡到保護自己的責任。錯在懷孕後既過不了自己那關,又自認會因為破壞完美形象而得不到任何人援助,事實上卻是沒有給別人幫助她的機會,自我斷決一切外援的結果是把自己推入死胡同。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解決之道,而逃避卻是唯一的死路,迪芳錯在欠缺面對真相的勇氣,但不可諱言的那也是大人最常犯下的錯誤。<那天之後>以一個棄嬰事件貫穿全文,不僅僅只是做為一個青少年的借鏡,引發的是更多得探討及深思的議題。不要再以為這樣的情節只會出現在社會新聞版面,在我們的身邊或許正有一個極需要幫助的迪芳,甚至我們的孩子都有可能面臨相同的困境,不可不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