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畢夏普George Bishop   /   謝靜雯  /   皇冠文化出版       


 


蘿拉原本計畫在女兒15歲生日當天來個母女真心話,無奈生日前夕母女倆大吵一架,蘿拉提前送了個巴掌給女兒當禮物,女兒負氣離家出走。蘿拉在無計可施之下,帶著愧疚及擔憂心情,提筆寫了封萬言信給女兒,期望透過自己的成長告白及坦誠忠告,能夠激起女兒的同理心,拉近母女的距離,修補親子裂痕。


 


十五歲那年,蘿拉與提姆在一場聯誼舞會相識後開始約會,蘿拉的父親有著強烈的種族歧視,豈能容許掌上明珠毀在一個「灣流黑鬼」身上,毅然決然將女兒送進修道院寄宿就讀。陌生的環境、同儕排擠加上相思之苦,轉學生活既艱難又辛苦,唯一的心靈慰藉是提姆的來信,藉著魚雁往返共同織編充滿希望的團圓大夢。爾後提姆為了倆人的未來著想,決意從軍遠赴戰場,在越戰無情的洗禮下,漸漸認清戰爭的真相,一心只想退役後與蘿拉共築愛巢。而終於熬過慘澹第一年的蘿拉,漸漸融入群體,還成為校園風雲人物。「受教育的好處與壞處:你對這世界所學越多,天地變得更為遼闊,你來自的鄰里就變得更為渺小。」蘿拉的校園生活亮麗、豐富又快樂,她不再需要提姆的信件支持,甚至害怕看到提姆的來信,那一封封描述戰爭的殘酷及對倆人未來的幸褔藍圖轉而成為一種壓力。蘿拉不想一畢業就結婚生子,她的人生不該是如此……。


 


蘿拉寫給女兒的信中,除了大膽吐露自己的成長情事、衝突及代價,告訴女兒自己也曾經年輕過,可以理解她的心情。同時也表達女兒離家出走為父母帶來的心痛與折磨,並自我檢視母職的缺失,期望女兒能理解父母的苦心。閱讀之初我以為焦點會是衝突過後的親情和解,沒料到這是一本完全書信體小說,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都是蘿拉的自言自語,女兒都沒有現身,先生也只是串場的。不管是蘿拉當年與父母或現下與女兒間的互動,都只有看到衝突沒有和解。蘿拉告訴女兒當年自己與父母的衝突與對立,訴說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故事,卻沒有透露故事後自己是如何理解父母的苦心,如何跨越親情藩籬(好吧~蘿拉最終到底有沒跟父母和解不得而知)。從信裡也不難看出蘿拉母女間的疏離非一朝一夕,我忖度女兒在看過信後,或許能感受母親當年承受的成長苦澀,至於是否能就此跨越親情鴻溝,還有待雙方的努力。


蘿拉的母職告白道盡為人父母的心聲,如她所言,年少時我們都曾經跟父母有過爭執,將父母的管教及忠告視為無理要求,認定父母的擔憂不過是庸人自擾,自己絕對有辦法搞定一切。也曾自許哪天為人母絕對會比自己的母親更加稱職,不會讓孩子忍受自己曾經歷過的不良教養,會用愛與信任搭起親子橋樑,會跟孩子當朋友,而不是對立的敵人,然而真正為人母後不知不覺成為當年父母的翻版。「如果我們一味縱容,讓你隨心所欲,我們等於沒有善盡父母的職責。」更說明父母難為呀!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在成長路上可以少點挫敗,不要重蹈自己當年的過錯;而孩子卻想證明自己長大了,足夠獨力面對成長,總要直到為人父母才能真正體會父母的職責與難處。


同樣為人母,我很佩服蘿拉願意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毫無隱瞞、不管是美好或難堪的。再者蘿拉能夠放下身段,跟孩子坦誠大人也會犯錯,自己並非完美母親的勇氣更令人欽佩,對一般父母來說,對孩子承認自己的過錯並不容易。更令人訝異的是這本書的作者竟是出自一位沒有女兒、沒打過越戰,唸的還是和尚學校的男性之手。 撇開蘿拉寫這封信的初衷不談,我想蘿拉的真情告白帶來的教育意義更大於親子溝通。如果當年父母沒有強迫蘿拉進入修道院就讀,如果蘿拉的初戀修成正果提早進入家庭,又或者蘿拉的那一巴掌就此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等等,不管是為人父母或子女相信都能從中得到不同的感觸,也許我們可以不用等到為人父母就能理解父母心,只要我們給孩子多點信任,就能為劍拔弩張的親情稍稍鬆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湛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